“第四届全国管材成形技术学术会议”于2023年5月26—28日在辽宁省大连市顺利召开。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国50余家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企业单位的16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管材成形技术论坛)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华诺威汽车零部件(大连)有限公司协办,支持媒体为《锻压技术》杂志。
本次会议主题是“面向双碳战略发展轻量化结构智能制造技术”。会议邀请了知名学者、专家做邀请报告,并以管材制备以及成形为主题进行技术交流以及展示参观。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曾元松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王新云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李恒教授、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王斌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何祝斌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先进航空管路系统成形与连接技术”、“智能塑性成形的内涵与应用”、“高性能管材塑性加工制备进展及挑战:从宏观尺度到微纳尺度”、“轻量化结构及其航天应用”、“复杂薄壁金属构件高性能精密成形技术新进展”的大会主旨报告。
会议由第四届全国管材成形技术学术会议主席刘钢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李淑慧教授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致欢迎词。金红研究员代表《锻压技术》杂志主持了《管材成形技术专辑》首发式。本专辑刊登在《锻压技术》杂志,共收录41篇文章,其中,来自高校论文30篇、企业论文6篇、科研院所论文5篇,第一作者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论文15篇,获基金资助论文35篇。本专辑由刘钢教授担任客座主编,由刘钢教授和刘伟教授执笔撰写了卷首语——《管材成形技术创新赋能高端装备轻量化制造》。
刘钢教授致开幕词
李淑慧教授致大会欢迎词
金红研究员主持了《锻压技术---管材成形技术专辑》首发式
会议共邀请了5位重量级嘉宾做主旨报告。
曾元松研究员做了题为“先进航空管路系统成形与连接技术”的报告,简述了航空管路系统的特点和作用,并分析了在管路弯曲成形、连接和检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王新云教授做了题为“智能塑性成形的内涵与应用”的报告,阐述了智能塑性成形的背景与内涵,介绍了实现智能化塑性成形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宏微多场智能在线检测与感知技术、成形-组织-性能智能模拟计算方法、智能工艺规划与决策技术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围绕这些关键技术,介绍了三项智能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案例,包括塑性成形过程的裂纹演化智能在线感知、铝合金轮毂塑性成形的晶粒智能调控和塑性成形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
李恒教授做了题为“高性能管材塑性加工制备进展及挑战:从宏观尺度到微纳尺度”的报告,从宏观尺度到微纳尺度高性能管材的多尺度需求入手,综述了国内外高性能管材塑性加工制备技术的研究动态,剖析了当前塑性加工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而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针对未来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装备和关键器件对管材高性能、高功效、轻量化和低成本的更高要求,提出宏微观多尺度高性能管材塑性加工制备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前沿科学挑战。
王斌研究员做了题为“轻量化结构及其航天应用”的报告,从材料轻质化,结构最优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等多个维度介绍了航天轻量化结构形式及其应用。
何祝斌教授做了题为“复杂薄壁金属构件高性能精密成形技术新进展”的报告,介绍了强各向异性金属薄壳变形理论的研究进展。随后,以高强铝合金管件和超高强钢管件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复杂异形金属管件热气压成形技术的理论、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及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最后,介绍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耐热薄壁构件叠层铺放成形、增材制坯+热气胀复合成形等复杂金属管件成形技术新进展。
除主旨报告外,本次大会还设置了3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行业内知名专家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训忠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小强教授、清华大学方刚教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韩非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张琦教授、南昌航空大学徐雪峰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徐勇研究员、东北大学张自成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卢振教授及初冠南教授等人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管材成形前沿技术及挑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会议为管材成形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相互学习的平台,有效促进了管材成形领域加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进一步深化了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会议期间,组织参会代表前往大连华诺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