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再德.航空发动机高速附件传动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2]朱自冰.高速超越斜撑离合器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 [3]合金钢编写组.合金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 [4]李茅坪.高速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白亮层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4,(3):36-38. [5]梁敬斌.压力加工对碳化物均匀性与性能的影响[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6]杜文华.变形率、缓冷、退火工艺对M2高速钢(扁钢)脱碳影响的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7]王敏.高速钢的组织超细化与超塑性变形力学行为[J].钢铁,1998,33(9):49-51. [8]秦茶,吴立志,许昌玲,等.M2高速钢碳化物堆积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37(14):31-34. [9]王宝顺,林奔,罗坤杰,等.玻璃润滑剂在钢热挤压工艺中的应用[J].钢铁世界,2010,(3):44-50. [10]喻世禄.高速钢和高速钢锻造[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11]洪慎章.冷挤压使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2]贾俐俐.挤压工艺及模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秦茶,于旭光,吴立志,等.碳化物堆积对钨钼系高速钢性能的影响[J].特殊钢,2008,29(3):21-23. [14]秦宇飞,刘剑,罗湘燕.热处理对低合金高速钢碳化物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0,39(24):208-211. [15]王金国,周宏,苏源德,等.高碳高钒高速钢的高温度硬度计热处理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0,25(3):22-24. [16]GB/T 99432008.高速工具钢[S]. [17]GB/T 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S]. [18]雷仲眉,水洪.关于高速钢若干问题的回顾与讨论[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1,22(1):36-41. [19]戚正风,冯屈原,吴立志,等.高速钢的红硬性[J].金属热处理,2001,26(12):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