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光李.模具CAD/CAM实践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张情.UG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6.
[3]童秉枢.现代CAD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陈定方,罗亚波.虚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尉忠信,乔兵.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装配作业自动化研究[J].虚拟制造技术,2000,(5):56-59.
[6]杨鑫华.冲模CAD系统中基于功能部件的层次化装配模型和相关技术研究[J].模具工业,2002,(6):1-4.
[7]王耕耘,王义林.支持自顶向下模具设计的装配建模方法[J].中国工程机械,1998,9(1):46-48.
[8]葛正浩,杨芙莲.PRO/E wildfire2.0钣金零件及其成形模具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9]王匀.Pro/E wildfire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欧长劲.CAD/CAM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文劲松,徐金榜,李德群.注塑模具三维动态模拟研究[J].模具技术,2003,(6):3-6.
[12]刘振宇,谭建荣.面向过程的虚拟环境中产品装配建模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3):93-99.
[13]曹德群.基于装配模型的冷挤压模具CAD系统研究[J].模具技术,2000,(2):1-3.
[14]肖波.电话听筒模具的计算机辅助制造[J].模具工业,2001,(11):17-19.
[15]秦春节,欧长劲,黄中原.多工位级进模自顶向下参数化装配设计[J].模具工业,2006,(6):5-7.
[16]曾立平,郭雪娥.基于PRO/E的冲模3D设计[J].模具技术,2003,(2):43-45.
[17]卢军,赵治国.基于SolidWorks的冲压模的自动装配[J].锻压技术,2007,32(1):55-58.
[18]曹岩,程维中,李朝朝.PRO/E wildfire模具设计实例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9]许发越,杨守益,李荣豪.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0]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5.
[21]金泽尘,宋放之.现代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2]肖祥芷.冲压工艺与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国防出工业版社,1996.
[23]张兰,杨屹,冯可芹,等.虚拟制造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中的应用[J].锻压技术,2006,31(1):104-108.
[24]张浩立,罗继相.基于局部逆向工程的汽车覆盖件模具虚拟设计[J].锻压技术,2005,30(2):76-78.
[25]李志刚.模具CAD/CAM[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6]钟志华,李光耀.薄板冲压成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7]赵晶,王敏杰,路全胜.注塑模标准模架及常用零件图形库开发[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9,(9):50-53.
[28]赵侠,傅建,余玲,等.数值模拟技术在汽车覆盖件成形中的应用[J].锻压技术,2006,31(1):15-18.
[29]赵力平,陈炜,季国荣,等.基于自顶向下方式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结构参数化设计[J].模具工业,2005,(3):3-7.
[30]万良辉,何利.拉深模CAD系统的研究与建立[J].锻压技术,2005,30(5):26-29.
|